仙巖居

書帖.碑拓.金文

書帖

名人和書法家墨寶。書法家作品具有高度藝術價值,不僅可以欣賞獨特的筆法、結構和韻味,亦可以體會其創作的情感和思想。字如其人,透過名人筆跡可以想像歷史著名人物的行誼,進而體會其所處環境和社會文化風貌。

碑拓

傳統拓片係將石碑、甲骨、青銅器等硬表面上的文字或圖案複製到紙張,碑拓技藝歷史悠久,可分為南派和北派兩大派系,各有不同技法和風格。傳統拓片技藝分為南派和北派兩大派系。南派注重帖學,主要以墨跡書法為主,技法細膩,講究筆法和墨色的變化。北派則注重碑學,以石刻書法為主,風格剛勁有力,強調結構和線條的力度。

金文

春秋戰國時期的銅器文字,稱為金文或鐘鼎籀文,具有多樣活潑的字體風格。此一時期的金文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,記載當時戰爭、祭祀、外交等重大事件,銅器上多有作器工名、器物所有者和使用地點等信息,對研究文字源流、歷史考古十分重要,同時具高度藝術價值。


書法是中華文化獨有的藝術形式,起源於約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,最早見於甲骨文。到了周代,鐘鼎文逐漸發展出規範和優雅的風格,鐘鼎文也稱金文,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,用於記載重大事件和祭祀儀式。金文的筆法活潑自由,字形結構表現出對美學的追求,圓潤而富有韻律感。
 
至秦代,隨著「書同文、車同軌」政策的推行,官方統一以小篆為標準字體。小篆的字形呈長方形,結構嚴謹,筆劃勻稱,是對古文字的一種極致規範。同時,秦代還出現了另一種重要的書體——隸書。隸書起源於民間,在篆書的基礎上進行簡化,字形從直轉為橫,轉折處由圓變方,筆劃書寫更加自由且快速,並廣泛應用於秦漢時期的簡牘之中。隸書的平整規矩,為後來唐代楷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 
在漢代,由於隸書的書寫速度和簡化特點,逐漸衍生出新的書體形式——章草。章草保留了隸書的基本結構,並通過筆劃連接,使線條更加流動。至三國、兩晉時期,草書的形式逐漸固定,廣泛應用於官民書信中。此後的1700年間,草書成為書法藝術中最成熟的表現形式之一。
 
書法以漢字為主,隨著時代的演變,發展出篆書、隸書、楷書、行書、草書等不同風格。書法不僅是一種書寫文字的技術,由於其豐富的變化,也能表達書者的情感和思想,賦予書法深厚的藝術內涵,成為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徵。

隋故滎陽郡新鄭縣令蕭明府墓誌銘墨拓本
蕭岑(545—592),字智遠,南蘭陵郡蘭陵縣(今江蘇省常州市)人,梁宣帝蕭詧第八子,梁明帝蕭巋之弟,秉性簡貴,御下嚴整。開皇五年(585年),隋文帝楊堅徵召蕭岑前往長安,任命蕭岑為大將軍,封懷義郡開國公。開皇十二年九月五日(592年10月16日),病逝家中,年四十八。

大隋故滎陽郡新鄭縣令蕭朙府墓誌銘并序。公諱瑾。字昞文。蘭陵郡蘭陵縣人也。昔殷有三仁徵子。所以建國漢御三傑丞相。所以封侯。弈枼為賢。能繼厥業。樹風長世。其後克昌。故我高租武皇帝。撫運膺期。奄有江漢。布諸方冊。可得言焉。公縣梁宣帝𧦴之孫。吳郡王岺之第三子也。氤氳秀氣。降狼昴之。淑靈暐曄俊才表。珪璋之美。

作品賞析

王羲之 遠宦帖
晉代王羲之草書尺牘的雙鉤廓填本,為唐代摹本。材質為紙本,縱24.8公分,橫21.5公分。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。此帖首見於《法書要錄》卷十右軍書記。《宣和書譜》即稱〈遠宦帖〉。亦刻入〈淳化閣帖〉卷六;〈大觀帖〉等。
釋文:省別具。足下小大問為慰。多分張。念足下懸情。武昌諸子亦多遠宦。足下兼懷。並數問不。老婦頃疾篤。救命。恆憂慮。餘粗平安。知足下情至。

王獻之 地黃湯帖
全帖6行,44字,唐人摹本,現藏於日本東京台東區書道博物館。唐張懷瓘《書議》評:「子敬之法,非草非行。流便於行,草又處其中間,無藉因循,寧拘制則;挺然秀出,務於簡易,情馳神縱,超逸優遊;臨事制宜,從意適便。有若風行雨散,潤色開花,筆法體勢之中,最為風流者也。」
王羲之與其父王羲之相比,更顯自在不羈,「執行草之權」,筆意相連,縱筆優游,風格俊秀。宋米芾深受其影響。

SHUFA 書法

字字如龍蛇飛動,筆筆似風雷激蕩,書法之美在於意境無窮。



返回頂端